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黑龙潭风景区有饭店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黑龙潭风景区有饭店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70年代下馆子那得是公职的人员,农民是没有钱下馆子的,要是有也是大队干部和生产队的车老板子出公差,一天补助一块二角钱一斤粮票,那个年代的饭店都是国营的,主食都凭粮票购买。
我记得那是七七年的时候我还小,跟父亲去城里给生产资料站拉货,赶着马车一共去了4个人加我,我父亲是站长领队,一个赶马车的还有一个掌包的,到了中午就去国营饭店吃饭,三个人出差费是三块六毛钱,三斤粮票,吃多了回单位报不了销,我属于蹭吃蹭喝那伙的,钱不够老爸兜底,那天中午一共点了六个菜,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第一次下馆子,看看我们都吃啥好吃的了。
1.青椒炒肉8分钱
2.粉条炒肉8分钱
3.溜肉段4角2分钱
4.干豆腐尖椒8分钱
七五年五月我第一次到北京。一个人在北京玩了一天,由于没有省里的证明,不能住店,只好返回长辛店。
那天下着小雨,晚饭还没吃,就去路边的饭店吃饭,时间晚了,饭店只剩下大米,服务员很热情的告诉我,并征求意见,给我炒一下行不行。当然我沒意见,很快大米炒好,一碗炒大米只收我二毛钱。那时的北京人对外地人很热情,那一碗炒大米真暖心。
70年代下馆子,潮爷认为很正常。不能按现在的馆子来攀比,其次,大中小城市,各有不同,这个比不了的。
潮爷所在的铜陵市,面积小,人口少,曾经是全国最小的地级市。潮爷所说的,所见到的,只能代表局部地区。
76年,生产队找副业,潮爷抽签抽中了。是板车拉矿石,一车拉1吨多。开始就是人拉肩扛,上坡几个人推。当然,运费也不少。交给生产队,余下自己的。
拉板车运矿石,早上天不亮动身,擦黑才回家。这种强劳力活,不吃不行,吃差了也不行。几乎天天去馆子,饭店。有的饭店还对外卖菜饭票,我们中餐经常下馆子。
那时候小城市的馆子,就是家常菜。还是国营,有的服务员态度好,有的服务员态度差,不一定。不过那时的确可以投诉,如饭菜质量差,不够标准。就吵,吵狠了,必须管理来处理。
记得一次,几个拉板车的伙伴,要改善一下伙食。几个人“打平伙”,类似于现在的AA制。因为经常吃,对于什么菜份量多少,还是大体上有数的。
那一天,我们点了一碗猪肝汤,好像是5角,(炒菜小盘3毛5,大盘5毛),汤也是,一桌人,肯定点的大盘。汤端上桌,汤汤水水,上面漂着几片菜叶,用勺子捞一下,只有五六小块猪肝。明显份量不足。
那天不知谁提了个头,说:这是什么汤,就是水。什么猪肝汤,几片猪肝加几片菜叶。叫来服务员,质问,其实他们也做不了主。吵着吵着,就派人到了后堂。找到了饭店负责人。
我也去了,将那碗汤端去。负责人拿一个漏勺,将汤倒入,汤水沥干。然后用筷子,一样一样分开。猪肝,菇子,菜叶等等。用一个秤来称。我记得很清楚的。
负责人拿来一本大约是菜谱加标准。喊来当天小负责人(店长?)与炒菜大厨,当面一一对照。什么不够,什么配菜没有,什么缺少斤两等等。真的是当面狠狠批评一顿。
没事也聊聊下馆子。我是六零年代初出生,对七十年代还是有记忆的。我们家在航空工业基地,小小地方就有三家央企,那会儿应该算是很发达了。城区只有两家馆子(农村没有),一家叫“工农兵食堂”,一家回民食堂。回民食堂饭食很简单,就是牛羊肉泡馍,好像叫回民泡馍馆更确切。“工农兵食堂”基本就是个小餐馆,顾客基本是自我服务。就是交钱买票,排队领饭,当然有关系就不用排队了,不过饭菜还是要自己去后厨端。那会儿下馆子被视为不过日子的二流子,当然出差的不算。七十年代我下过一次馆子,就是路上捡了一毛钱,在“工农兵食堂”买了一个不要粮票的黑面馒头,花了九分大钱。爷爷生病了,姑父来医院探望,我跟着爷爷姑父父亲吃过一顿牛肉泡馍,当然也是自我服务。服务员只负责收走脏碗碟,擦桌子。抹布那个黑,不可形容,不过真没心情过多关注,谁见过乞丐还在乎卫生不卫生。下馆子还真是记忆深刻,都已经五十多年了,还记忆犹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黑龙潭风景区有饭店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黑龙潭风景区有饭店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