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铁岭须弥阁风景区位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铁岭须弥阁风景区位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官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罕王太级继续修建成功。
沈阳故宫的东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十个亭子,称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门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
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3个部分。
皇太极为了和摇摇欲坠但还未灭亡的大明平起平坐。建立了大清国,称帝位,定都盛京!那时候还没有绝对信心入关占领中原!后来吴三桂为了打败杀父夺妻之仇的李自成带领清军入关才迁都北京!所以楼主问题不成立,盛京是大清的建国之都!实打实的!
沈阳这旮,愿意回答关于沈阳的任何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怎么这么说呢?所谓的中国没有一个朝代在沈阳建都,这是一个没有历史知识的说法。
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建都地不是北京,而是沈阳。关于清朝建立的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1644年顺治迁都进入北京开始,有人认为是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有人认为,是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算起。
各有各的理由,不过我觉得,即使1616年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是1636年清朝在沈阳建国,还是说得通的,后金时,努尔哈赤算是一个酋长,但是1636年,皇太极已经称帝了。而且改国号为清了。当时的首都就是沈阳。怎么能说没在沈阳建都呢?
最简单的一点,很多认为清朝是1644年成立的人,都要说这样一句话,就是顺治迁都到北京。如果之前沈阳不是首都,那何来迁都之说呢?
所以,沈阳是清朝第一个首都,后来是陪都,不存在未建都之说,存在一个故宫,也就没毛病了!!
我的回答就是这些!谢谢!
由于史料没有任何明文记载,沈阳故宫终究何年开端缔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也是历史学家们争辩的一个焦点。
沈阳故宫应该是从1625年开端缔造的,理由有二:首要,1624年,东京城还没有建好,许多贝勒、大臣都还在忙着建自己的居处,努尔哈赤在没有下达迁都指令之前,不行能在沈阳缔造故宫;其次,努尔哈赤寓居在坐落城北的罕王宫,而不是故宫里。假如沈阳故宫1624年就开端修建的话,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住在故宫里反而要在故宫城旁寓居?
疑团 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
这些清代宫廷修建到底是谁规划的?又是由谁缔造的?这一次,同样是《侯氏宗谱》掀开了冰山一角。
宗谱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大狷介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归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造宫廷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唆使之用也。余曾祖公极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 挑选一十七名匠役,皆极力报效。……”
佟悦以为,这段文字说明,侯振举这个人与沈阳皇宫的营建联系很大。从以上文字能够判别,侯振举应该是缔造故宫的担任人之一,可是考虑到沈阳故宫中有许多修建是满蒙风格,侯振举作为一个汉人,不行能规划出来,所以除了侯振举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规划者和缔造者。 对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定见。有专家以为,侯振举仅仅“烧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沈阳故宫的“工程师”,由于侯振举是从海城迁至沈阳的,依据《海城县志》载:“城东南三十五里,在岩山山麓有黄瓦窖,制黄琉璃瓦。清时工部派五品官监制黄瓦。以备陵园宫廷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这样的记载:“侯氏,客籍山西明福县,后徙本境。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该县志又在《重修缸窖岭伯灵庙碑记并序》中说:“清初修补陵园宫廷,需用龙砖彩瓦,因赏侯振举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终究是几个人一起修筑了这座清代宫廷,仍是由某位大师详细规划,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未解之谜。
与北京故宫的汉族修建风格悬殊,沈阳故宫不只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征,更交融了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的修建艺术精华。
武斌通知记者,沈阳故宫东路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一组空前绝后的倍具民族特征的修建。
从大政殿的修建结构看,其重檐、廊柱式、大木架结构、飞檐斗拱以及殿内的降龙藻井等,是师承宋代的“营建法度”,系汉族的传统修建方法。可是,大政殿的须弥座式台基、殿顶瓦上的相轮、火焰珠、八条垂脊上的鞑人、殿内天花板上的梵文装修等,则表现着蒙古族和喇嘛教的修建艺术特色。而殿出八角,又是满族八旗准则的标志。殿堂的门窗均为隔扇式,并用“高丽纸”糊在门窗棂外,又是具有东北地方特征的修建装修。
从“十王亭”来说,它们是巨细形制完全相同的亭子式修建,成“八”字形左右对称摆放在大政殿前。
大政殿和“十王亭”,实际上就是清初统治者举办大型政治活动的工作“大衙门”和发布政令的“大广场”。这种“君臣合署工作”的格式,深入反映了清初满族社会实施的“军政合一”八旗政治准则,因此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修建款式。
就连游客不注意的殿宇宫阙门额书写方式,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都天壤之别。沈阳故宫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却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汉文化风俗是“左比右尊”,这表明清朝入关后对汉文化的吸收越来越多。
沈阳故宫修建方式的又一特色是“宫高殿低”,这与北京故宫“殿高宫低”构成巨大反差。为什么会这样? 这其实是与满族的日子习惯相符的。满族的先民女真人以渔猎为生,长白山、兴安岭曾是他们从事出产和日子的场所。为了防止野兽的进犯,为了望敌情以保本身安全,山地民族寓居区一般都挑选在高台之上修建。从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建州卫起兵始,不管在建州老营、赫图阿拉、界藩山城、萨尔浒山城,或是在辽阳东京城,都把日子区的“宫室”建在山地之上或半山坡上。这也是一脉相承的。 沈阳故宫的亮点还有许多。比方,满族崇尚萨满祭祀。清宁宫5间房,帝后只住东面1间,西面4间则辟为神堂,西墙正中设有神龛。每年元旦(正月初一),皇太极都要率家人举办盛大的家祭,内容包含杀猪、请萨满跳神的大型祭祀,以及奥秘的“背灯祭”。
故宫,顾名思义就是原来的“宫殿”、“皇宫”。沈阳故宫是目前中国保存完整,或者说仿制全面的“故宫”之一。现有“三座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其中,北京故宫经历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数百年的改建,扩建,完善,形成现在保存完整的故宫。又称紫禁城,是皇室居住,皇帝办公之地。台北故宫,是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因战争逐步“南迁”而在台湾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及部分皇家园林而修建的。沈阳故宫,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朝”在尚未入主中原前的“建国”、“定都”之地,也是满清的龙兴之地,虽然规模较小,格局也不尽合理。但是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与汉族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倍受清朝历代皇帝重视的!清朝的历史应该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在建州一统满(女真)族、蒙古族各部落,建立“后金”开始。到163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即位后,为避免国号的过度“民族个性化”,并为入主中原获得民心打基础,取用汉人的“五行之说”――以清之大水,对朱明之大火。故改国号为“大清”。从1616年到1644年,从国号“后金”到“大清”,其建国、定都都是在沈阳。沈阳故宫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任皇帝(汗),直到1644年顺治迁都到北京。后来,一直作为清朝的“陪都”,也是后来清帝“东巡”的“行宫”所在。
明朝末年的时候,满清还没有入主中原,算是明帝国东北方的一个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明越来越弱,满清越来越强,最终取明而代之,成为中华的正统,最终定都北京,这也就定义北京为清朝的国都了。但在满清入主中原之前,属于明王朝东北方的小国,这段时间国都并不是北京,而是沈阳。所以这时候的满清国的国都是沈阳,满清朝廷所在的宫殿就是沈阳故宫。只是后来统一之后,满清改国号为清,考虑到政治各种因素,迁都到了北京。而北京才作为清朝的国都被记载下来,而清之前的满清朝并不算中华的正统朝代,沈阳就不能算作有朝代所建的都城。
清满族的生活遗迹是最大的国宝,在辽宁流域沈阳,辽阳,抚顺,铁岭清原,等地,到处都是满族式的房子,满族式的生活方式,它依然伴随着现代人的生活传承其生活方式。隔世喊话,呼啸着滚滚的向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铁岭须弥阁风景区位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铁岭须弥阁风景区位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